德國漢莎航空
分享者: | wadmin00100 | 點擊數: | 累積有12264人瀏覽 |
網站評分: | ![]() | 受歡迎度: | 10 |
網站類別: | 航空公司 | 主頁標簽: | 航空公司 |
網站首頁: | http://www.lufthansa.com | ||
網站簡介: | 德國漢莎航空(德語:DeutscheLufthansaAG),常簡稱為德航,是德國最大的航空公司,也是德國的國家航空公司(FlagCarrier),總部設于科隆,以法蘭克福國際機場為樞紐機場。 |
分享者: | wadmin00100 | 點擊數: | 累積有12264人瀏覽 |
網站評分: | ![]() | 受歡迎度: | 10 |
網站類別: | 航空公司 | 主頁標簽: | 航空公司 |
網站首頁: | http://www.lufthansa.com | ||
網站簡介: | 德國漢莎航空(德語:DeutscheLufthansaAG),常簡稱為德航,是德國最大的航空公司,也是德國的國家航空公司(FlagCarrier),總部設于科隆,以法蘭克福國際機場為樞紐機場。 |
漢莎航空的歷史可追溯自1926年。當時Deutsher Aero Lloyd與Junkers Luftverkehr AG兩間航空公司,于1月6日正式合并,成為了Deutsche Luft Hansa AG航空。早于1926年,漢莎已經擁有162架飛機,以經營歐洲間的航線,不久航線擴張至西班牙、巴西,甚至試航中國。直至1933年,Deutsche Luft Hansa AG正式改名為今天的Lufthansa。30年代末,漢莎航點最遠至泰國曼谷,及智利的圣地牙哥。而且更和中國政府合資成立歐亞航空,使用JU-52型客機飛行。漢莎航空的歷史與德意志第三帝國建立和1945年的倒臺息息相關。50年代得以重建,最開始使用的名字是“航空股份公司”(Aktiengesellschaft für Luftverkehrsbedarf,縮寫:Luft AG),后來又恢復使用“德國漢莎航空股份公司”的名稱。
1939年,納粹黨執政的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;一直到1945年,德國戰敗,漢莎隨即于同年停航。由于包括漢莎在內的數間德國企業都被盟軍視為納粹的幫兇,因此它們都希望讓后人淡化以往公司的歷史。其后,德國被盟軍占領,不久分為東德及西德。西德政府于1951年成立勞動委員會,以恢復德國戰后的交通。于是,由漢莎舊臣重組了LuftAG,并于1955年4月1日再一次正名為Lufthansa。同日,一架康維爾CV340客機,由漢堡市前往慕尼黑,便是漢莎戰后首個航班。于是,漢莎的官方立場,亦堅持自己是從1955年建業,而不是1926年。而漢莎航空于2005年4月1日慶祝其50周年,便是為了紀念他們在這一天重生,并且展望未來的里程碑。在漢莎航空于1955年重新啟航時,另一邊的東德航空公司,亦想使用“Lufthansa”一名,于是導致東西兩德發生外交爭拗。最后,東德航空改名為“Interflug”,不過漢莎的飛機卻被東德政府禁止飛入其領空甚至西柏林,此情況直至90年代初柏林墻拆除,兩德統一才結束。
德國漢莎航空集團于1926年在德國柏林正式成立。今天,漢莎已發展成為全球航空業領導者和成功的航空集團。漢莎航空目前擁有六個戰略服務領域,包括客運、地勤、飛機維修(飛機維護、修理和大修(MRO))、航空餐食、旅游和IT服務。在全球擁有400多家海外子公司及附屬機構。漢莎航空的核心業務是經營定期的國內及國際客運和貨運航班,飛行網絡遍布全球450多個航空目的港。除航空運輸外,漢莎航空還向客戶提供一系列的整體服務方案。集團旗下擁有“漢莎”和其它品牌,所有的品牌都彰顯漢莎秉承一貫為客人提供安全、可信、守時、高品質、極具技術競爭力和靈活創新的服務理念。
1997年,漢莎航空與其它四家世界頂級航空公司成立了全球第一個航空聯盟——“星空聯盟”。今天,“星空聯盟”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聯盟,擁有14家成員航空公司,每天提供11,000個航班飛往124個國家的729個航空目的港。得益于“星空聯盟”的全球飛行網絡,漢莎航空不僅為乘客提供暢順便捷的飛行服務,也為乘客奉上靈活的旅行選擇。目前,漢莎航空是中國市場上最大的歐洲航空公司,擁有中歐航線上最頻繁的直飛航班,每周多個直飛航班覆蓋中國多個城市北京、上海、香港、南京、廣州,也將在2012年3月27日開通青島、沈陽的航班。
歡迎您訪問0430網站庫